OZON再次对轻小件实施自动加价,卖家销量爆减
AMZDH获悉,近日,俄罗斯电商平台OZON再掀波澜——平台悄然对轻小件商品实施“自动加价”策略,导致众多跨境卖家销量断崖式下跌。原本售价13元人民币的商品,一夜之间飙升至389卢布(约35.11元人民币),涨幅超170%,绿标补贴价格也大面积取消。这场“价格风暴”背后,究竟是平台调控还是物流困局?

一、加价风波:卖家直呼“吃不消”
据跨境卖家反映,此次加价毫无预警。以一件原售价13元的商品为例,直接涨至35元,涨幅高达170%,而多数轻小件商品原本享受的“绿标补贴”(平台对低价值商品的运费补贴)被取消,实际售价翻倍。卖家表示,这种“暴力加价”直接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骤降,订单量锐减。
事实上,这并非OZON首次对轻小件商品“动手”。早在今年年中,平台就曾通过类似策略调控订单量。而此次重演,核心原因指向俄罗斯海关的清关压力。
二、物流困局:西线瘫痪、东线爆仓,清关成“瓶颈”
俄乌冲突的连锁反应下,俄罗斯物流网络遭遇重创:
西线物流几乎瘫痪
欧洲方向的海关口岸因冲突和制裁陷入停滞,货物堆积如山; 东线运力饱和
中国至俄罗斯的东线口岸(如满洲里、绥芬河)成为主要通道,但运力早已饱和,大量货物积压导致“爆关”频发; 物流商“隐疾”
部分物流商为争夺客户,刻意隐瞒运力不足的真实情况,进一步加剧了清关延迟和货物滞留。
为缓解通关压力,OZON不得不通过“加价”手段抑制轻小件订单量——这类商品因价值低、依赖“以量取胜”的模式,成为平台调控的“软柿子”。

三、卖家困境:低价值商品“高成本”困局
轻小件商品(如饰品、小配件等)的卖家首当其冲。这类商品利润微薄,原本依赖“薄利多销”生存,但平台加价后,消费者转投高价商品或减少购买,卖家面临“卖得越多,亏得越多”的窘境。更雪上加霜的是,绿标补贴的取消直接推高了卖家的物流成本,压缩了利润空间。
业内分析指出,短期内这种“调控-加价”循环恐将持续。一方面,俄罗斯海关清关压力难以在短期内缓解;另一方面,平台为维持运营平衡,可能继续通过价格杠杆控制订单量。
四、破局之道:卖家如何应对?
面对这一局面,跨境卖家需主动调整策略:
优化产品结构
减少对轻小件商品的依赖,转向高价值、高毛利商品; 多平台销售
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平台,可延申布局Wildberries、Yandex maket、Joom等平台; 提升供应链韧性
通过本地仓、海外仓布局,减少对跨境直邮的依赖。
【结语】
OZON的加价策略,本质上是平台在物流困局下的“权宜之计”。但对跨境卖家而言,这既是挑战,也是转型的契机。唯有适应变化、优化策略,才能在动荡的市场中站稳脚跟。未来,随着俄罗斯物流网络的逐步恢复和平台政策的调整,轻小件商品的生存空间或将迎来转机。如要入驻跨境电商平台或有周边需求(商标注册、VAT注册、欧代注册、境外公司注册等),欢迎添加下方企业微信或者电话联系我们 苏先生 15980902919(微信同号)进行咨询!
热门文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