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西哥对华征收高额关税,遭国内强烈反对
AMZDH获悉,墨西哥针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提案审议进程再次受阻,原定于11月底提交国会讨论的计划被推迟至12月,甚至可能延后至明年2月。这是该提案自9月初提交众议院以来第二次被推迟,背后折射出墨西哥国内对这一政策的激烈争议,以及中美贸易博弈下的小国困境。

一、提案推迟:商界与执政党内部的双重反对
墨西哥政府9月10日向国会提交议案,拟对来自中国等非自贸协定国家的汽车及零部件、钢铁、纺织品等1400余种商品加征10%至50%的关税。然而,这一计划迅速引发国内强烈反弹。
1. 商界警告:生产成本飙升,产业竞争力受损
墨西哥制造业高度依赖中国进口的机械、零部件和原材料。多家制造商公开表示,若关税落地,生产成本将大幅上升,进一步削弱墨西哥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。例如,墨西哥进出口商协会主席卡斯特罗指出,若按经济部提议征收关税,进口成本和运营成本将增加30%,部分产品价格可能翻倍,最终转嫁给消费者。
2. 执政党内部分歧:保护本土产业 vs. 维持对华贸易
尽管总统辛鲍姆领导的执政联盟在国会占据多数席位,但党内议员对关税提案存在分歧。部分议员支持通过加税保护本土产业、加强与美国关系;另一些人则强调,墨西哥需维持与中国等关键伙伴的贸易关系,避免因单边措施损害经济多元化战略。
3. 技术难题:征税范围与类别分歧
墨西哥财政部和经济部在应征税产品范围上存在分歧,导致政府与私营部门磋商复杂化。同时,各行业意见不一,无法形成统一替代方案,进一步拖慢立法进程。
二、中方回应:反对单边主义,坚定维护权益
针对墨西哥的关税推迟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11月1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态:
反对胁迫外交
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在外来压力下以各种名义对华设限,损害中方正当利益。 倡导多边主义
在当前个别国家滥施关税的背景下,中墨应加强沟通,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。 保留反制权利
中方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措施,坚定维护自身权益。
此前,中国商务部已于9月25日宣布对墨西哥启动贸易投资壁垒调查,并针对原产于墨西哥和美国的碧根果启动反倾销调查,彰显中方对单边保护主义的零容忍态度。
三、深层动因:美国压力与墨西哥的“左右为难”
墨西哥此次关税提案的背后,是美国对盟友的持续施压。特朗普政府多次敦促贸易伙伴提高对华关税,以配合其“北美堡垒”战略,限制中国商品通过墨西哥转运至美国市场。墨西哥希望通过加税换取美国对墨商品的关税豁免,但同时又无法承受切断对中国供应链的代价——2024年,墨西哥对华贸易逆差达627亿美元,中国是其第二大贸易伙伴。
这种“左右为难”的处境,使得墨西哥的关税政策显得矛盾重重:
短期妥协
通过加税向美国示好,试图避免25%的全面关税; 长期风险
损害中墨经贸合作,削弱墨西哥作为“近岸外包”枢纽的吸引力,甚至可能引发中方反制,进一步冲击墨西哥经济。 
四、未来走向:审议或重启,但争议难平
尽管墨西哥国会可能于12月重启审议,但提案通过前景仍不明朗。当前立法会期将于12月15日结束,而议员们更倾向于优先讨论水务和健康倡议。若今年未能完成审议,辩论将推迟至明年2月。
分析人士指出,即使关税计划最终落地,其“霰弹枪式”的征税方式(覆盖1400余种商品)也可能伤及自身。例如,对低价中国鞋类征税将直接冲击墨西哥3850万贫困人口的生活成本;对汽车零部件加税则可能提高整车生产成本,削弱墨西哥作为全球第四大汽车生产国的地位。
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平衡术
墨西哥的关税风波,暴露了中小国家在中美贸易战中的脆弱性。一方面,墨西哥需应对美国的政治施压;另一方面,其经济又深度依赖中国的供应链。此次提案的二度推迟,或许为墨西哥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政策的机会:单边保护主义无法带来真正的经济安全,唯有通过多边对话与务实合作,才能在小国生存与全球化的浪潮中找到平衡点。
中方已明确表态:合作共赢才是正道,任何损害第三方利益的行为,终将反噬自身。墨西哥的下一步选择,值得全球关注。
想了解入驻跨境电商平台或有跨境周边服务需求(平台入驻、商标注册、VAT注册、境外公司注册等),可直接访问下方小程序,欢迎添加下方企业微信或者电话联系我们 苏先生 15980902919(微信同号)进行咨询!


热门文章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