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新规突袭!中国船舶赴美港口将面临高额“过路费”,跨境贸易或受重创
作者:跨境资讯 访问量:235 2025-08-13 08:55:52
AMZDH获悉,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(CBP)抛出一枚“重磅炸弹”:自2025年10月14日起,所有中国籍或中国运营的船舶靠泊美国港口,将被征收高额港口费用。这一政策不仅直接冲击中国航运业,更可能引发跨境贸易成本飙升,波及全球供应链。

一、新规核心:双重收费标准,三年阶梯式涨价
根据CBP公告,新规将中国船舶分为两类征收费用,且均设置“三年涨价周期”:
中国船东/运营商船舶
基础费率
每净吨50美元(2025年10月起) 逐年递增
2026年增至80美元,2027年110美元,2028年达140美元。 单船年上限
每艘船每年最多被收费5次。 非中国籍经营人但使用中国建造船舶
双重选择 按净吨计费:每净吨18美元(2025年),2028年涨至33美元; 按集装箱计费:每个集装箱120美元(2025年),2028年涨至250美元。
豁免条款:部分特殊船舶(如军用、科研船)可申请豁免,但商业货轮几乎全覆盖。
二、成本冲击:企业难消化,供应链或现连锁反应
尽管新规允许“单船年收费上限5次”,但实际影响仍不容小觑:
以一艘10万净吨货轮为例
2025年单次缴费:50美元/吨 × 10万吨 = 500万美元; 若一年靠泊5次,总费用达2500万美元(2025年),2028年将飙升至7000万美元。
集装箱船影响更广
一艘满载1万标箱的船舶,2025年单次缴费或达120万美元,2028年增至250万美元。
企业困境:
航运公司可能被迫将成本转嫁至货主,导致中国跨境卖家运费上涨; 部分低附加值商品(如家具、纺织品)或因成本过高失去美国市场竞争力; 若船舶拒缴费用,将面临“禁止作业”或“扣留离港许可”,进一步延误船期。
三、深层动机:贸易保护主义升级,供应链“去中国化”
此次新规被视为美国对华贸易战的“新武器”,其背景与目标值得警惕:
政治施压
通过经济手段限制中国航运业发展,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话语权。 产业转移
倒逼国际货代将订单转向非中国籍船舶或他国建造船舶,加速供应链“去中国化”。 试探底线
在中美经贸关系敏感期,测试中方反制措施与全球市场反应。
四、应对之策:企业需未雨绸缪,行业呼吁联合反制
面对这一“非关税壁垒”,中国航运业与跨境卖家需提前布局:
优化航线规划
减少对美国港口的依赖,拓展墨西哥、加拿大等替代港口。 多元化船队结构
增加非中国籍船舶运营,或通过租赁、合资等方式规避风险。 联合行业发声
推动中国政府通过WTO框架或双边谈判施压,争取豁免或延期执行。 长期技术升级
投资绿色船舶、自动化码头等技术,降低综合运营成本,对冲政策风险。
结语
美国新规如同一把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,悬在中国航运业与跨境贸易头顶。在全球化逆流中,中国企业和政府需以更灵活的策略应对挑战,同时警惕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供应链的长期破坏。这场“港口费大战”的走向,或将深刻改变未来中美经贸格局。
想了解更多跨境平台,欢迎添加下方企业微信资讯!


文章为网络采集,不代表AMZDH立场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
热门文章

2024-06-03 11:55:32
2024-06-03 11:55:32

2024-07-01 21:01:44
2024-07-01 21:01:44

2024-06-22 10:37:30
2024-06-22 10:37:30

2024-07-01 09:09:50
2024-07-01 09:09:50

2024-06-04 13:40:57
2024-06-04 13:40:57

2024-06-09 13:32:38
2024-06-09 13:32:38

2024-05-22 09:37:49
2024-05-22 09:37:49

2024-06-03 13:38:33
2024-06-03 13:38:33

2024-07-01 09:51:54
2024-07-01 09:51:54

2024-05-19 16:22:49
2024-05-19 16:22:49